游记攻略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玉泉 >> 畅游玉泉 >> 风景名胜 >> 游记攻略

玉泉区红色旅游线路

发布日期:2020-07-22 10:43   来源:文体旅游广电局   
A+ A-

玉泉区是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有着430多年的历史,既是全市的历史文化核心区,也是塞外青城历史文脉的根基之地。在党成立98周年之际,让我们怀着敬仰之情,一起走进玉泉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领略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聆听他们的英雄事迹…

一、财神庙

财神庙(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位于原呼和浩特市大南街玉泉二巷11号,地处今大召广场南端约50米处,与大召、席力图召、观音庙、弘庆召、土默特文庙相邻。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呼和浩特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财神庙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有山门、正殿及东西厢房30余间。庙宇虽小,却承载了浓郁的民间传统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财神庙成为爱国人士宣传抗日、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1938年冬,中共党组织派刘洪雄、宁德清、贾恭等人秘密潜入日寇占领下的归绥市(时称“厚和”,今呼和浩特市)组织地下抗日武装。

1940年初,中共归绥工委建立后,以财神庙为据点,成立了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秘密开展抗日工作。以刘洪雄同志为代表的抗救会成员,在财神庙以“蒙疆道教会”作掩护,大力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揭露日军的侵华暴行,号召各阶层人士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同时,还积极搜集情报,筹集粮款,购买军需物资,以支援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0年7月12日,由于叛徒出卖,日本宪兵队在厚和(归绥)市展开大搜捕,刘洪雄等200多名抗日人士惨遭杀害。这一事件被称为“厚和惨案”。

2008年,呼和浩特市文物部门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开始修缮财神庙。并在庙后专门建起了一座小楼,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陈列室。修缮后的财神庙对外开放,不仅满足了百姓民俗活动,同时,为纪念抗日烈士功绩,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在陈列室布置了 《绥蒙抗日救国会历史展》,展出许多有关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的图片、文物,旨在对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九久街东侧

门票价格:免票

开放时间:早9:00—晚17:00

公交:58路、59路、铛铛车

二、土默特文庙

旧城的土默特文庙,是旧时由蒙古族士子供奉的文庙,故称“蒙文庙”,因它在旧城的城南,又称南文庙。

土默特文庙,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由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左翼都统丹津创建。文庙建成后,又在庙内创办了土默特官学。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朝的兵部尚书通智,来归化城整顿土默特旗务。曾重修文庙,并刻石立碑,记载了丹津的家世及兴建文庙、官学的由来。

土默特官学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更名为启运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土默特高等小学堂。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土默特高等小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土默特学校,沿用至今。

土默特学校,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学校,也是呼和浩特近现代史中影响最大的一座学校,数百年来,这里先后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名人。其中就有革命志士荣耀先、多松年、李裕智等,国家领导人乌兰夫等众多著名人物。土默特学校,现为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土默特文庙位于学校内,为了不影响学生正常上学,平时不对外开放。

地址:玉泉区南柴火市街东口100米路北

路线:乘坐K3、6、42、59、58、38路公交车土默特学校下车 



版权所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政府主办

蒙ICP备 110025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40001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69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19号

邮编:010030  

联系电话:0471-4938562

玉泉区红色旅游线路

信息来源:文体旅游广电局
发布日期:2020-07-22 10:43:14

玉泉区是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有着430多年的历史,既是全市的历史文化核心区,也是塞外青城历史文脉的根基之地。在党成立98周年之际,让我们怀着敬仰之情,一起走进玉泉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领略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聆听他们的英雄事迹…

一、财神庙

财神庙(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位于原呼和浩特市大南街玉泉二巷11号,地处今大召广场南端约50米处,与大召、席力图召、观音庙、弘庆召、土默特文庙相邻。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呼和浩特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财神庙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有山门、正殿及东西厢房30余间。庙宇虽小,却承载了浓郁的民间传统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财神庙成为爱国人士宣传抗日、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1938年冬,中共党组织派刘洪雄、宁德清、贾恭等人秘密潜入日寇占领下的归绥市(时称“厚和”,今呼和浩特市)组织地下抗日武装。

1940年初,中共归绥工委建立后,以财神庙为据点,成立了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秘密开展抗日工作。以刘洪雄同志为代表的抗救会成员,在财神庙以“蒙疆道教会”作掩护,大力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揭露日军的侵华暴行,号召各阶层人士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同时,还积极搜集情报,筹集粮款,购买军需物资,以支援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0年7月12日,由于叛徒出卖,日本宪兵队在厚和(归绥)市展开大搜捕,刘洪雄等200多名抗日人士惨遭杀害。这一事件被称为“厚和惨案”。

2008年,呼和浩特市文物部门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开始修缮财神庙。并在庙后专门建起了一座小楼,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陈列室。修缮后的财神庙对外开放,不仅满足了百姓民俗活动,同时,为纪念抗日烈士功绩,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在陈列室布置了 《绥蒙抗日救国会历史展》,展出许多有关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的图片、文物,旨在对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九久街东侧

门票价格:免票

开放时间:早9:00—晚17:00

公交:58路、59路、铛铛车

二、土默特文庙

旧城的土默特文庙,是旧时由蒙古族士子供奉的文庙,故称“蒙文庙”,因它在旧城的城南,又称南文庙。

土默特文庙,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由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左翼都统丹津创建。文庙建成后,又在庙内创办了土默特官学。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朝的兵部尚书通智,来归化城整顿土默特旗务。曾重修文庙,并刻石立碑,记载了丹津的家世及兴建文庙、官学的由来。

土默特官学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更名为启运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土默特高等小学堂。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土默特高等小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土默特学校,沿用至今。

土默特学校,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学校,也是呼和浩特近现代史中影响最大的一座学校,数百年来,这里先后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名人。其中就有革命志士荣耀先、多松年、李裕智等,国家领导人乌兰夫等众多著名人物。土默特学校,现为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土默特文庙位于学校内,为了不影响学生正常上学,平时不对外开放。

地址:玉泉区南柴火市街东口100米路北

路线:乘坐K3、6、42、59、58、38路公交车土默特学校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