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风物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玉泉 >> 畅游玉泉 >> 历史人文 >> 魅力风物

点亮夜经济 “老城”释放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1-12-08 10:40   来源:活力玉泉   
A+ A-

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创造就业的重要平台与抓手,其繁荣程度一定程度上成为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为促进我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玉泉区结合地区优势出台系列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通过近两年的培育和发展,玉泉区夜间消费热点不断展现,夜间消费水平不断提质升级,已成为拉动社会消费新动力,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新引擎。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中——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位列其中。

塞上老街,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中心,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城市的城市文化发祥中心,整体文化街区面积达70公顷,核心夜间经济集聚区面积约37公顷。街区西起西顺城街,东至得胜街、小召前街,东西长约800米;南起公义店街、文庙街、西五十家街,北至新生街、大东街,南北宽近400米。

目前,塞上老街为核心的文化区块内,有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创业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不可移动文物8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4个、可活态展示的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开展品牌节庆赛事活动3个,每月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和夜间活动项目,文旅创意产业商户730余家。街区有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2条、自治区网红打卡地等荣誉称号。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城市的文化旅游名片,是呼和浩特市的老旧城缩影,是市民休闲活动的集聚中心,也是夜间经济的与文化体验有形融合的典型代表。

“颜值”与“内涵”

并重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玉泉区立足“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结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实际情况,遵照总书记“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嘱托,持续以呼和浩特“创城”为区域整体环境治理为抓手,以玉泉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高质量发展、塞上老街创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休闲街区”等“四区同创”为目标,党政统筹、广泛动员,通过多目标协同的以评促建方式,使塞上老街在文物本体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街区整体环境氛围整体提升,为广大市民和旅游者打造了一处文化体验和休闲的优势文化产业集聚区。街区内有机构建了“夜演、夜展、夜读、夜娱、夜游、夜食、夜购、夜宿”等夜间经济业态,有效增加了区域内商户营收,活跃了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经济的集中展示区域;四是,通顺大巷的特色小吃街,集合了时尚餐饮小吃;五是,纥料街中华烧卖美食巷,打造了以非遗稍麦餐饮与非遗产展示为主题的特色带;六是大盛魁商业步行街旅蒙商主题历史文化产业园。

构建多元业态

丰富夜间经济消费形式

塞上老街作为玉泉区的核心区域和文化旅游核心,呼和浩特市夜间经济集聚区,集聚了大观园剧场、大盛魁相声茶楼、阿勒坦汗广场等,专题夜间演艺场所,分时持续开展音乐周、灯光秀、专题文艺汇演、交响乐演出、公益晚会、音乐美食季等系列专题夜间演出活动;通过延长区域内文博与非遗展馆营业时间,结合街区历史文化,打造内外联动的夜展空间,并围绕红色文化、草原文化、昭君文化、旅蒙商文化等开展广场专题夜间展览;为营造良好的公共文化环境,积极争取“鸿雁阅读”项目,在街区内布局了多处“鸿雁书屋”,打造“全民阅读”环境;街区内相声、演艺、酒吧、KTV、主题影院等商户齐备,夜间娱乐项目丰富,时尚的轮滑与行为艺术演艺,也为街区增添了趣味性;塞上老街区块日间游览项目丰富,通过区域内夜间项目与业态布局,以及专题夜游亮化和导向工程的建设,使街区夜间游览人数远超日间,景点、场馆、餐饮、娱乐业态结合,夜幕降临,经常可以看到市民与游人交织的场景;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地方美食的重要发祥地,美食商户和非遗技艺,是区域特色,形成了以“烧麦”为代表的街区内,多家非遗网红店铺集聚,全市的“百年老店”都源于本区域,这里也是“内蒙古味道”等专项餐饮活动的常设中心,通顺大巷美食街集合了众多时尚餐饮品牌;茶叶、古玩、内蒙古工艺品是街区的代表性商品特色,玉泉区也将系列文创产品“玉泉礼物”旗舰店设置于街区内,使街区夜购不仅能够满足大众需要,更能够提供区域性专项文创产品;街区内集合了“舍一”“大观园”等多家文化主题酒店,结合品牌连锁酒店,能够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夜宿服务。

为形成良好的夜间游览依托,带动区域内街区夜间经济,街区协调“归化城老街区展示馆、大盛魁博物馆、马头琴博物馆、惠丰轩饮食文化博物馆”等文博场馆轮流开设夜间游览,部分场馆夜间游览可至21时。

集聚区内积极利用新技术,提升景区智慧化导览与服务水平。游客服务方面,利用多样灯光艺术,提升街区导览文化艺术性;文化传播方面,同恋景旅行等服务商合作,全面布局扫码讲解;业态布局方面,引入VR体验馆,增加夜游时尚内容;安全管理方面,结合“智慧玉泉”全面布局街区智慧化安全服务设施。

重视“服务+体验”

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集聚区内夜间亮化系统较为完善,既保障游客游览安全舒适性,也通过氛围灯光和装饰性灯具的设置,形成完整的夜间灯光体系。区域内建筑顶部瓦楞灯、路灯、景物照明灯、氛围灯等统筹布局,实现了招牌、标识、建筑亮化,整体形成统一和谐夜间古韵氛围和照明亮化系统。集聚区内夜间导览系统完善,在“福地玉泉”VI体系指导下,形成了文化特色突出、材质良好、维护到位的导览标识体系。区域内全景图、导向标识、警示标识、景物介绍标牌、商户公示牌等齐全,点位设置合理。集聚区周边具有完整的城市交通服务体系,夜间交通主要包括10余条公交线和铛铛公交专线,一般公交运营时间由早6:00-晚21:30,部分公交服务至晚23:00。共享单车、出租车等可提供24小时服务。集聚区内根据游客接待需求设置较为充足的停车场。区域内8个停车场可提供近千个停车位,满足日常市民与旅游团队需求;区域内有公厕29座,主要区域公厕公共文化氛围突出、管护到位,为满足节假日使用需求,区域内另设置多处移动公厕;为提升区域整体垃圾周转效率,共设置垃圾转运站5座,分区投放果皮箱236组,目前该区域共有保洁人员215名,按照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实行“一普扫,三班倒”;并且,区域内专配设备进行机扫作业和洒水降尘。集聚区内已实现5G网络、WiFi100%覆盖,商户移动支付覆盖率100%。集聚区内已吸引肯德基、书亦烧仙草、蜜雪冰城、元气插座、飞行船等众多知名商户入驻;本土品牌知名商户格日勒阿妈、老绥元、德顺源等也纷纷集聚于此。

为凝聚发展全力,理顺行政业务指导、区域发展管理与商业运营关系。构建了区委政府、景区服务中心、运营公司,三级协同的管理运营机制。以区文旅游局牵头,开展街区规划和发展指导;区委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景区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开展区域整体管理、社区协同、文物本体保护和业态布局;同时,成立政府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泉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展街区招商、活动落地与项目运营,形成政府引导下市场化运营的有效机制。为确保夜市有序发展,多部门联动,加强对区域内商户培训和经营检查,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诉联动处理机制。除加强安全管控和做好消费者权益保障外,重点突出对区域内应急处置。应急处置与保障方面,玉泉区将智慧玉泉、接诉即办、景区服务中心、街区派出所集中设置于大召广场,针对区域情况制定了专门的应急救援方案,并定期演练,对于大型活动,有制定专项应急方案,从而形成了有效的即时应急反应体系,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形成了有效的应急体系。

玉泉区通过积极培育夜间消费的市场,搭建夜间消费的平台,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和魅力,如今的塞上老街不但有诗歌和远方的情怀,更有历史与文化的底蕴,玉泉的夜晚也“亮”了起来、人气“聚”了起来、商气“火”了起来、财气“旺”了起来。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 110025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40001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69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19号

邮编:010030  

联系电话:0471-4938562

点亮夜经济 “老城”释放新活力

信息来源:活力玉泉
发布日期:2021-12-08 10:40:32

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创造就业的重要平台与抓手,其繁荣程度一定程度上成为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为促进我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玉泉区结合地区优势出台系列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通过近两年的培育和发展,玉泉区夜间消费热点不断展现,夜间消费水平不断提质升级,已成为拉动社会消费新动力,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新引擎。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中——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位列其中。

塞上老街,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中心,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城市的城市文化发祥中心,整体文化街区面积达70公顷,核心夜间经济集聚区面积约37公顷。街区西起西顺城街,东至得胜街、小召前街,东西长约800米;南起公义店街、文庙街、西五十家街,北至新生街、大东街,南北宽近400米。

目前,塞上老街为核心的文化区块内,有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创业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不可移动文物8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4个、可活态展示的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开展品牌节庆赛事活动3个,每月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和夜间活动项目,文旅创意产业商户730余家。街区有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2条、自治区网红打卡地等荣誉称号。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城市的文化旅游名片,是呼和浩特市的老旧城缩影,是市民休闲活动的集聚中心,也是夜间经济的与文化体验有形融合的典型代表。

“颜值”与“内涵”

并重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玉泉区立足“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结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实际情况,遵照总书记“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嘱托,持续以呼和浩特“创城”为区域整体环境治理为抓手,以玉泉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高质量发展、塞上老街创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休闲街区”等“四区同创”为目标,党政统筹、广泛动员,通过多目标协同的以评促建方式,使塞上老街在文物本体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街区整体环境氛围整体提升,为广大市民和旅游者打造了一处文化体验和休闲的优势文化产业集聚区。街区内有机构建了“夜演、夜展、夜读、夜娱、夜游、夜食、夜购、夜宿”等夜间经济业态,有效增加了区域内商户营收,活跃了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经济的集中展示区域;四是,通顺大巷的特色小吃街,集合了时尚餐饮小吃;五是,纥料街中华烧卖美食巷,打造了以非遗稍麦餐饮与非遗产展示为主题的特色带;六是大盛魁商业步行街旅蒙商主题历史文化产业园。

构建多元业态

丰富夜间经济消费形式

塞上老街作为玉泉区的核心区域和文化旅游核心,呼和浩特市夜间经济集聚区,集聚了大观园剧场、大盛魁相声茶楼、阿勒坦汗广场等,专题夜间演艺场所,分时持续开展音乐周、灯光秀、专题文艺汇演、交响乐演出、公益晚会、音乐美食季等系列专题夜间演出活动;通过延长区域内文博与非遗展馆营业时间,结合街区历史文化,打造内外联动的夜展空间,并围绕红色文化、草原文化、昭君文化、旅蒙商文化等开展广场专题夜间展览;为营造良好的公共文化环境,积极争取“鸿雁阅读”项目,在街区内布局了多处“鸿雁书屋”,打造“全民阅读”环境;街区内相声、演艺、酒吧、KTV、主题影院等商户齐备,夜间娱乐项目丰富,时尚的轮滑与行为艺术演艺,也为街区增添了趣味性;塞上老街区块日间游览项目丰富,通过区域内夜间项目与业态布局,以及专题夜游亮化和导向工程的建设,使街区夜间游览人数远超日间,景点、场馆、餐饮、娱乐业态结合,夜幕降临,经常可以看到市民与游人交织的场景;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地方美食的重要发祥地,美食商户和非遗技艺,是区域特色,形成了以“烧麦”为代表的街区内,多家非遗网红店铺集聚,全市的“百年老店”都源于本区域,这里也是“内蒙古味道”等专项餐饮活动的常设中心,通顺大巷美食街集合了众多时尚餐饮品牌;茶叶、古玩、内蒙古工艺品是街区的代表性商品特色,玉泉区也将系列文创产品“玉泉礼物”旗舰店设置于街区内,使街区夜购不仅能够满足大众需要,更能够提供区域性专项文创产品;街区内集合了“舍一”“大观园”等多家文化主题酒店,结合品牌连锁酒店,能够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夜宿服务。

为形成良好的夜间游览依托,带动区域内街区夜间经济,街区协调“归化城老街区展示馆、大盛魁博物馆、马头琴博物馆、惠丰轩饮食文化博物馆”等文博场馆轮流开设夜间游览,部分场馆夜间游览可至21时。

集聚区内积极利用新技术,提升景区智慧化导览与服务水平。游客服务方面,利用多样灯光艺术,提升街区导览文化艺术性;文化传播方面,同恋景旅行等服务商合作,全面布局扫码讲解;业态布局方面,引入VR体验馆,增加夜游时尚内容;安全管理方面,结合“智慧玉泉”全面布局街区智慧化安全服务设施。

重视“服务+体验”

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集聚区内夜间亮化系统较为完善,既保障游客游览安全舒适性,也通过氛围灯光和装饰性灯具的设置,形成完整的夜间灯光体系。区域内建筑顶部瓦楞灯、路灯、景物照明灯、氛围灯等统筹布局,实现了招牌、标识、建筑亮化,整体形成统一和谐夜间古韵氛围和照明亮化系统。集聚区内夜间导览系统完善,在“福地玉泉”VI体系指导下,形成了文化特色突出、材质良好、维护到位的导览标识体系。区域内全景图、导向标识、警示标识、景物介绍标牌、商户公示牌等齐全,点位设置合理。集聚区周边具有完整的城市交通服务体系,夜间交通主要包括10余条公交线和铛铛公交专线,一般公交运营时间由早6:00-晚21:30,部分公交服务至晚23:00。共享单车、出租车等可提供24小时服务。集聚区内根据游客接待需求设置较为充足的停车场。区域内8个停车场可提供近千个停车位,满足日常市民与旅游团队需求;区域内有公厕29座,主要区域公厕公共文化氛围突出、管护到位,为满足节假日使用需求,区域内另设置多处移动公厕;为提升区域整体垃圾周转效率,共设置垃圾转运站5座,分区投放果皮箱236组,目前该区域共有保洁人员215名,按照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实行“一普扫,三班倒”;并且,区域内专配设备进行机扫作业和洒水降尘。集聚区内已实现5G网络、WiFi100%覆盖,商户移动支付覆盖率100%。集聚区内已吸引肯德基、书亦烧仙草、蜜雪冰城、元气插座、飞行船等众多知名商户入驻;本土品牌知名商户格日勒阿妈、老绥元、德顺源等也纷纷集聚于此。

为凝聚发展全力,理顺行政业务指导、区域发展管理与商业运营关系。构建了区委政府、景区服务中心、运营公司,三级协同的管理运营机制。以区文旅游局牵头,开展街区规划和发展指导;区委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景区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开展区域整体管理、社区协同、文物本体保护和业态布局;同时,成立政府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泉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展街区招商、活动落地与项目运营,形成政府引导下市场化运营的有效机制。为确保夜市有序发展,多部门联动,加强对区域内商户培训和经营检查,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诉联动处理机制。除加强安全管控和做好消费者权益保障外,重点突出对区域内应急处置。应急处置与保障方面,玉泉区将智慧玉泉、接诉即办、景区服务中心、街区派出所集中设置于大召广场,针对区域情况制定了专门的应急救援方案,并定期演练,对于大型活动,有制定专项应急方案,从而形成了有效的即时应急反应体系,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形成了有效的应急体系。

玉泉区通过积极培育夜间消费的市场,搭建夜间消费的平台,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和魅力,如今的塞上老街不但有诗歌和远方的情怀,更有历史与文化的底蕴,玉泉的夜晚也“亮”了起来、人气“聚”了起来、商气“火”了起来、财气“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