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南6公里的大黑河南岸,原名昭君墓,又称“青冢”,蒙语称特木尔乌尔虎,意为“铁垒”。是民间传说中汉代明妃王昭君的墓地,是国家4A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公元前37年,王昭君被选入后宫,为汉元帝待诏。公元前33年,在汉匈两族人民迫切要求民族和好的形势下,王昭君自愿请行出嫁匈奴,做了单于的阏氏,促使了汉匈两族之间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相处。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据考证,昭君墓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墓前有一座高4米,重5吨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马上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单于、昭君英姿飒爽,光彩照人。再往北是一高大汉白玉石碑,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着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谒昭君墓》七绝诗一首:“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昭君墓景区于1977年开始对外开放参观。经过30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三次大规模维修扩建,已经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昭君文化展示内容和比较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参观内容主要有汉代阙门、青冢牌坊、嫱浮雕、董必武题诗碑、神道石像生、和亲铜像、匈奴文化博物馆、昭君纪念馆、和亲园、青冢藏墨、单于大账、历代诗碑廊等。近年来,昭君博物院以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名片,也是游客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场所。
今天的昭君博物院,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享誉海内外一处著名的人文旅游景区。
地址:呼和浩特市南郊9公里处
景区级别:4A
门票价格:普通65元学生35元
电话:0471—51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