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由“御马刨泉”的美丽传说而得名,有着440多年的历史,位于呼和浩特市区西南部,辖区总面积260平方公里,东部与赛罕区相邻,南部、西部与土默特左旗接壤,北部与回民区毗连,现辖一个镇、九个街道办事处,设83个社区、50个行政村。辖区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体现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的大召、席力图召、乃莫齐召、五塔寺、观音寺、宝尔汗佛塔,有见证民族友好团结的昭君博物院,有展示历史商贸文化的大盛魁文创园,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有集生态涵养、休闲游憩、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大黑河郊野公园、小黑河门户公园的城市绿带。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524573人。
历史沿革
玉泉区境地处“要荒”,远离京畿一千数百里,古为“并州徼外”地,獯鬻所居。
战国时,隶属赵云中郡。
秦因之。汉时建置名存实亡,由北魏统领。
南北朝时期,为敕勒族属地。
隋代,属白道川。
唐时,入云中都护府(后称单于大都护府)。
宋代,为辽国领地,属西京道丰州(丰州城故址在呼和浩特市东郊)。
北宋末,为金朝西京路的丰州富民县所辖。
元代,沿袭金制,仍隶属丰州。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驻牧“丰州滩”,始有“土默川”之称。
明隆庆五年(1571年),阿勒坦汗与明朝达成通贡互市协议,并被明廷封为“顺义王”。翌年,他召集能工巧匠,在大青山之南的今玉泉区地界内,模仿元大都的格局,开始建设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城池。万历三年(1575年)城垣建成,蒙古语名库库和屯,含义为“青色的城”。同年明廷赐名“归化城”,后毁于明末战火。
清初又在废墟上因陋就简建成王府城市,周长1.2千米,垣高8米,只有南北两座城门,康熙年间,又在东、南、西三面扩建外城。外城墙包原城的东南西三方。但东北和西北各露一小段未包住,新的城略呈“凸”字形。扩建增东、南、西、三门,每门都筑有瓮城。原南门改建成城中心鼓楼。这座城仍坐落在今玉泉区的西北部大南街街道办事处境内。乾隆初年,在归化城东北建成“绥远城”,俗称“新城”。相应地,归化城得“旧城”俗名,沿称至今。清代,呼和浩特地区设有三套行政机构。一为土默特左、右翼特别旗,建于清入关前的天聪年间(两旗都统府均驻玉泉区境内)。一为归化城厅,雍正元年(1723年)设,隶属于山西朔平府;乾隆六年(1741年),置归绥道(属山西),厅改隶道辖。一为绥远城将军,始于乾隆四年(1739年);它管理满洲驻军和满民事务,并节制上述的“旗”和“道”。区境由“旗”、“厅”共管,以民族分治;蒙民属“旗”,汉民属“厅”。
民国元年(1912年),改归化城厅为归化县;民国二年绥远城并入,改称归绥县。区境内仍蒙汉分治,旗县并存。
民国三年(1914年)设绥远特别区,脱离山西省。1937年10月,日本军入侵,玉泉区境由“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之巴彦塔拉盟的归绥县管辖。后设厚和豪特市,1938年8月1日,改建成厚和特别市,继改为厚和浩特市,区境始为市辖。1945年,日军投降后,建归绥市,今玉泉区属之。境内有市的第二区、第三区和第一、第四两区之部分。土默特特别旗仍存,境内因袭蒙汉分治,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旧制。
1951年6月,调整区划,并改组区公所(市人民政府派出机关)为区人民政府。玉泉区境内有第三区大部和第二区之部分。
1954年2月,结束了延续二百多年的民族分治局面,区境内的各族人民统一归当地政府管理。4月25日,更市名为呼和浩特市。6月1日更改序数区名。第三区改称玉泉区,这是玉泉名称之始(第二区易名庆凯区,因“庆凯桥”得名。1956年,撤庆凯区,其大部分划入玉泉区)。
1966年,更名为向阳区。
1979年,复称玉泉区。
1999年7月,原郊区的西菜园、小黑河、桃花3个乡划入,成了拥有农村的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市区。
行政区划
玉泉区下辖一个镇,九个街道,有小黑河镇,昭君路街道、西菜园街道、鄂尔多斯路街道、兴隆巷街道、长和廊街道、大南街街道、小召前街街道、石东路街道。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玉泉区位于东经111°67′,北纬40°75′。地处呼和浩特市的中部,市区的西南部。东与赛罕区相邻,南和西与土默特左旗接壤,北与回民区毗连,辖区总面积26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玉泉区地处土默川平原,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北部地质属于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南部为大黑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高度为1035米,北部地区约1050米,西南约1020米,总体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气候特征
玉泉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其特点是:春季风多雨少,升温快;夏季湿热多雨,降水集中;秋季短促凉爽,日温差大;冬季较长,干冷少雪。年平均气温5—6℃,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3.2℃;最热月平均气温21.9℃,平均年温差35.1℃,极端最高气温37.8℃(1955年7月23日),最低为-34.5℃(1957年2月8日)。年平均降水量约40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间,历史上最高年降水量900多毫米,最低年降水量200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48.8毫米(1966年7月28日,五里营村)。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2863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为65%,多集中在3—5月。霜冻在春秋两季出现,春季终霜迟,秋季初霜早。平原无霜期在121—150天。全年大风日数多,静风日仅100天左右,春冬季多西北风,夏秋季多东南风和西南风。
水文特征
地下水是城区的唯一水源。主要补给源是大青山山区降水入渗转化的地下水,由哈拉沁沟和乌素图沟两个冲积扇径流补给,形成自流盆地。深层承压水埋深在60~125米之间,近年水位呈下降趋势。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大黑河,是黄河的支流,流经区境河道19.37千米。小黑河,是大黑河支流之一,境内河道长13.8千米;扎达盖河,俗称牛桥河,源于大青山,注入小黑河,由回民区进入玉泉区。其上段为两区的界河,下段流经西菜园街道办事处和小黑河镇,境内总长约5.4千米,除雨季发生洪水,平日流量很少,虽然河床60~80米宽,水面仅数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目前,矿藏及其它自然资源境内已探明地层内有五六个薄煤层,埋藏较深,暂无开采价值。
动物资源
玉泉区野生动物有少量旱獭、野兔、田鼠、黄鼬、灰鼠、黄鼠、蜥蜴等;鸟类有麻雀、乌鸦、野鸡、杜鹃、啄木鸟、猫头鹰、布谷鸟、翠鸟、蜂鸟、石鸡、大雁、鹌鹑、画眉、百灵鸟等,除麻雀、乌鸦外,其它鸟类数量都不多。
植物资源
野生植物有甘草、蒲公英、艾蒿、益母草、沙棘、枸杞、苜蓿、水昌蒲、芦苇、车前子等数十种,产量都不大。
土地资源
山前的土地资源,分为6个等级,西菜园、昭君路两个街道的大部分农田土地被评定为“一级地”,即“肥力较高的一类土壤”。
光能资源
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属于全国的次高值区。
人口民族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玉泉区常住人口524573人。共有蒙、回、满等41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
经济发展
综 述
2024年,玉泉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落实 “六个工程” ,做优“崇文、重教、营商、自然”四篇文章,在化解风险中谋发展、在应对挑战中促提升,圆满完成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
第一产业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粮食播种面积8.4万亩,总产量稳定在4万吨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取得历史性突破,4200亩粮食增产示范区带动作用明显。美番乐、巴盟鲜农、美都种植基地面积持续扩大,后本滩生态农业示范园、新胜绿色农产品加工项目建成投用,农业产销融合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玉泉西瓜”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北星辣椒、种都莴笋等15个新品种成功推广,“福地玉泉 田园优品”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养护农村公路170公里,铺设供排水管网6.5公里,完成2个水厂和34个村供水水质提升工程。实施大黑河两岸8个村综合改造,“联营入股”建设桃花源、湖畔雅居民宿,种植五彩藜麦、向日葵、油菜花1000亩,贯通北堤顶路至三环路5条通道,实现与主城区互联互通,大黑河郊野公园吸引力日渐增强,大库伦村获评“内蒙古自治区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农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效果显现。
第二产业
工业支撑强劲有力。规上企业达到29家,工业总产值实现121亿元。完成园区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化厂房6.7万平方米,提标升级道路、供水、供电、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为裕隆经济开发区审批做足准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成势,草原红太阳6万吨技改项目建成试产,获批自治区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中央厨房产业基地全部完工,海鹏点心、鼎肴张记等企业相继入驻。生物医药产业聚链成群,齐鲁制药新品赤霉酸成功上市,奥普赛动物血清项目投产在即,阜丰生物氨基酸等3条生产线完成技改,获批建设自治区微生物代谢与绿色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科技“突围”工程有力实施,争取科技经费986.7万元,完成技术交易额4833.3万元。中朵云等8家企业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千隆电力等13家企业获评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阜丰生物、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2个科研项目分别入选自治区、市级 “揭榜挂帅”项目。
第三产业
现代服务业加速壮大。华润万象城80余家高端品牌呼市首店签约入驻,凯德·诺和木勒、万锦融城商业综合体夜间集市、商业外摆、网红打卡等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国内知名连锁品牌乐尔乐超市开业运营,锡林南路核心商圈蓬勃发展。投资10亿元的家家悦智慧物流园签约落地,仓容量2.3万吨的蒙昆烟草储备库主体完工。明品福冷链物流中心一期开工建设,现代综合性物流枢纽加速构建。阿里云平台吸引398家电商创业发展,数字贸易产业园助推草原红太阳等本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玉泉大厦数字经济总部获评 “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小南街数字街区项目顺利签约,全区数字经济平台交易额实现2.3亿元,滨河数字经济产业带初具规模。
文旅产业活力迸发。积极融入全市 “一廊两轴五带”发展格局,彰显首府文旅强区独特魅力。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配套服务提档升级,高端民宿、特色餐饮、时尚旅拍等130家品牌商户争相入驻。塞上老街音乐美食季、“乘着大巴看中国”等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大地飞歌威亚秀”“千秋昭君塞上情”街景演出引爆青城,主题花灯展、跨年烟花秀美轮美奂,《歌从草原来》综艺节目观看量突破5亿人次。婚俗文化馆、邮政文史馆落地启动,陶瓷博物馆、大盛魁文化博物馆开馆迎客,历经三年精心打磨的博物馆集群生动呈现,成功晋级3A景区,获评自治区级研学基地、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洗涤剂厂更新改造有条不紊,制锁厂劢立体育成为健身打卡新地标,工业风休闲创意街区逐步成型。清屿林夕营地、湖亭别院民宿投入运营,银河南北街增颜提质,浪漫花海、千岛湖光、十里荷香等大小黑河 “十六景”串珠成线、连线成廊,跃升都市旅游休闲首选地。全年接待市民游客59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亿元。荣获中国塞上老街旅游休闲品牌街区、音乐美食季知名节庆品牌两项殊荣。
区位优势
玉泉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辖区南部地势平坦、空间广阔,是融入呼包鄂协同发展、和林格尔新区建设的重要区域,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商业综合体的广阔前景。二环快速路、滨河南北路与昭君路、巴彦路、锡林路相互贯通,209国道、103省道、呼准铁路、绕城高速、地铁二号线纵贯全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与广袤空间的互联互通,已成为首府面向新机场、发展现代物流基地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大黑河、小黑河、扎达盖河、乌素图河汇聚在玉泉,与珍贵的湿地共同形成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宝藏,通过不断发展沿河景观、游园广场、高端服务综合体等生态产业,大力开展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让绿色发展理念与现代经济共融共生。
现任领导
玉泉区委书记:刘志强
玉泉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南 男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城镇新增就业8098人,完成职业技能、创业培训2527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0万元、惠民惠企资金6745万元。加强医保基金监管,追缴资金248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推进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新建村级养老服务站10个、为老餐厅53个。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资金4057万元。有效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欠薪案件办结率提升至98%。深化双拥共建成果,安置退役士兵、随军随调家属9人,发放优抚资金1428万元。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呼市四中南校区、二十七中、西水磨幼儿园投入使用,中央民大附中呼市分校小学部、内大三期主体完工,浩翔职业培训学校开工建设。招聘优秀教师110名,补充、挂职、交流校园长28名,完成国家、自治区、市级教研课题64项,打造3个自治区级德育名师工作室。高考一本上线率同比增长12.8%,普高上线率同比增长8.8%。中央民大附中呼市分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一幼儿园获批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学员实践基地。提升改造56所学校消防设施,改扩建十二中、南茶坊小学等教辅用房,强化学校、校外培训和托管机构安全防范措施,织牢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
健康玉泉深入推进。全面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不断丰富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玉泉区总医院与市第一医院双向转诊通道日趋完善,引进自治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市第一医院专家团队打造市级重点专科2个、特色优势专科1个,新增彩超、腹腔镜等诊疗设备58台 (套)。中蒙医康复中心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现中蒙医馆全覆盖。
文体事业持续繁荣。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非遗工坊4家、市级非遗项目13个,烧麦美食街获评市级非遗特色街区。举办烧麦美食大会、歌唱祖国合唱节等大型群众性活动30余场,开展基层文化惠民活动180余场。原创剧目 《万里茶道万里情》《千秋昭君塞上情》入选自治区重点培育旅游演艺精品项目。盛以泉文化创意数字科技产业园获批自治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半马精英赛、大黑河垂钓邀请赛、友好城市风筝邀请赛等文体活动广受好评。
名胜古迹
大召寺
大召寺是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属于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席力图召
席力图召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庙。席力图是蒙古语,意为“首席”或“法座”,汉名“延寿寺”,历史上曾经是三世、四世达赖喇嘛的“法座”之地。也是本召迄今传十一世活佛的“法床”之处。清代康熙皇帝曾亲临本召,赐名“延寿寺”,并御赐幢幡、经卷、念珠等文物。其两通御制“康熙纪功碑”,至今保存完好。席力图召占地面积约 13 万平方米,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景区,席力图召之大雄宝殿是汉藏歇山顶式建筑,气势雄浑,精美绚丽,别具一格,是呼和浩特这座“召城”中的瑰宝。
五塔寺
五塔寺以寺后有五塔而得名。原为慈灯寺,五塔只是慈灯寺中的一座佛塔,始建于清朝。现仅存一座建筑,即“金刚座舍利宝塔”。塔座是一个长方形高台,上有五个方形小塔,塔为砖石结构,塔身下半部镶嵌着蒙、藏、梵三种文字书写的金刚经文;塔身上半部为千佛龛,千佛龛中有1119个鎏金小佛像。塔身南面正中开券门,门上方有满、汉、藏三种文字所写的塔名匾额。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后照壁上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图,将外国天文知识融于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体系中,刻恒星270座,星数1550余颗,天文图直径1.449米,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标注的天象资料。五塔寺已成为内蒙古旅游的标志性建筑。属于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寺
观音寺,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呼和浩特市内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的汉传佛教寺院。观音寺为清代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9年前)。距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寺院坐南向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 1300 平方米。2006 年恢复扩建面积约 13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6000 平方米。
城市荣誉
2019年3月,玉泉区入选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6月30日,玉泉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玉泉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双拥模范城(旗县、市区)名单。
2021年12月,玉泉区入选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名单。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19号
邮编:010030
联系电话:0471-493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