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由“御马刨泉”的美丽传说而得名,有着440多年的历史,位于呼和浩特市区西南部,辖区总面积260平方公里,东部与赛罕区相邻,南部、西部与土默特左旗接壤,北部与回民区毗连,现辖一个镇、八个街道办事处,设83个社区、50个行政村。辖区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体现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的大召、席力图召、乃莫齐召、五塔寺、观音寺、宝尔汗佛塔,有见证民族友好团结的昭君博物院,有展示历史商贸文化的大盛魁文创园,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有集生态涵养、休闲游憩、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大黑河郊野公园、小黑河门户公园的城市绿带。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524573人。
历史沿革
玉泉区境地处“要荒”,远离京畿一千数百里,古为“并州徼外”地,獯鬻所居。
战国时,隶属赵云中郡。
秦因之。汉时建置名存实亡,由北魏统领。
南北朝时期,为敕勒族属地。
隋代,属白道川。
唐时,入云中都护府(后称单于大都护府)。
宋代,为辽国领地,属西京道丰州(丰州城故址在呼和浩特市东郊)。
北宋末,为金朝西京路的丰州富民县所辖。
元代,沿袭金制,仍隶属丰州。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驻牧“丰州滩”,始有“土默川”之称。
明隆庆五年(1571年),阿勒坦汗与明朝达成通贡互市协议,并被明廷封为“顺义王”。翌年,他召集能工巧匠,在大青山之南的今玉泉区地界内,模仿元大都的格局,开始建设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城池。万历三年(1575年)城垣建成,蒙古语名库库和屯,含义为“青色的城”。同年明廷赐名“归化城”,后毁于明末战火。
清初又在废墟上因陋就简建成王府城市,周长1.2千米,垣高8米,只有南北两座城门,康熙年间,又在东、南、西三面扩建外城。外城墙包原城的东南西三方。但东北和西北各露一小段未包住,新的城略呈“凸”字形。扩建增东、南、西、三门,每门都筑有瓮城。原南门改建成城中心鼓楼。这座城仍坐落在今玉泉区的西北部大南街街道办事处境内。乾隆初年,在归化城东北建成“绥远城”,俗称“新城”。相应地,归化城得“旧城”俗名,沿称至今。清代,呼和浩特地区设有三套行政机构。一为土默特左、右翼特别旗,建于清入关前的天聪年间(两旗都统府均驻玉泉区境内)。一为归化城厅,雍正元年(1723年)设,隶属于山西朔平府;乾隆六年(1741年),置归绥道(属山西),厅改隶道辖。一为绥远城将军,始于乾隆四年(1739年);它管理满洲驻军和满民事务,并节制上述的“旗”和“道”。区境由“旗”、“厅”共管,以民族分治;蒙民属“旗”,汉民属“厅”。
民国元年(1912年),改归化城厅为归化县;民国二年绥远城并入,改称归绥县。区境内仍蒙汉分治,旗县并存。
民国三年(1914年)设绥远特别区,脱离山西省。1937年10月,日本军入侵,玉泉区境由“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之巴彦塔拉盟的归绥县管辖。后设厚和豪特市,1938年8月1日,改建成厚和特别市,继改为厚和浩特市,区境始为市辖。1945年,日军投降后,建归绥市,今玉泉区属之。境内有市的第二区、第三区和第一、第四两区之部分。土默特特别旗仍存,境内因袭蒙汉分治,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旧制。
1951年6月,调整区划,并改组区公所(市人民政府派出机关)为区人民政府。玉泉区境内有第三区大部和第二区之部分。
1954年2月,结束了延续二百多年的民族分治局面,区境内的各族人民统一归当地政府管理。4月25日,更市名为呼和浩特市。6月1日更改序数区名。第三区改称玉泉区,这是玉泉名称之始(第二区易名庆凯区,因“庆凯桥”得名。1956年,撤庆凯区,其大部分划入玉泉区)。
1966年,更名为向阳区。
1979年,复称玉泉区。
1999年7月,原郊区的西菜园、小黑河、桃花3个乡划入,成了拥有农村的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市区。
行政区划
玉泉区下辖一个镇,八个街道,有小黑河镇,昭君路街道、西菜园街道、鄂尔多斯路街道、兴隆巷街道、长和廊街道、大南街街道、小召前街街道、石东路街道。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玉泉区位于东经111°67′,北纬40°75′。地处呼和浩特市的中部,市区的西南部。东与赛罕区相邻,南和西与土默特左旗接壤,北与回民区毗连,辖区总面积26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玉泉区地处土默川平原,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北部地质属于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南部为大黑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高度为1035米,北部地区约1050米,西南约1020米,总体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气候特征
玉泉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其特点是:春季风多雨少,升温快;夏季湿热多雨,降水集中;秋季短促凉爽,日温差大;冬季较长,干冷少雪。年平均气温5—6℃,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3.2℃;最热月平均气温21.9℃,平均年温差35.1℃,极端最高气温37.8℃(1955年7月23日),最低为-34.5℃(1957年2月8日)。年平均降水量约40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间,历史上最高年降水量900多毫米,最低年降水量200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48.8毫米(1966年7月28日,五里营村)。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2863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为65%,多集中在3—5月。霜冻在春秋两季出现,春季终霜迟,秋季初霜早。平原无霜期在121—150天。全年大风日数多,静风日仅100天左右,春冬季多西北风,夏秋季多东南风和西南风。
水文特征
地下水是城区的唯一水源。主要补给源是大青山山区降水入渗转化的地下水,由哈拉沁沟和乌素图沟两个冲积扇径流补给,形成自流盆地。深层承压水埋深在60~125米之间,近年水位呈下降趋势。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大黑河,是黄河的支流,流经区境河道19.37千米。小黑河,是大黑河支流之一,境内河道长13.8千米;扎达盖河,俗称牛桥河,源于大青山,注入小黑河,由回民区进入玉泉区。其上段为两区的界河,下段流经西菜园街道办事处和小黑河镇,境内总长约5.4千米,除雨季发生洪水,平日流量很少,虽然河床60~80米宽,水面仅数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目前,矿藏及其它自然资源境内已探明地层内有五六个薄煤层,埋藏较深,暂无开采价值。
动物资源
玉泉区野生动物有少量旱獭、野兔、田鼠、黄鼬、灰鼠、黄鼠、蜥蜴等;鸟类有麻雀、乌鸦、野鸡、杜鹃、啄木鸟、猫头鹰、布谷鸟、翠鸟、蜂鸟、石鸡、大雁、鹌鹑、画眉、百灵鸟等,除麻雀、乌鸦外,其它鸟类数量都不多。
植物资源
野生植物有甘草、蒲公英、艾蒿、益母草、沙棘、枸杞、苜蓿、水昌蒲、芦苇、车前子等数十种,产量都不大。
土地资源
山前的土地资源,分为6个等级,西菜园、昭君路两个街道的大部分农田土地被评定为“一级地”,即“肥力较高的一类土壤”。
光能资源
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属于全国的次高值区。
人口民族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玉泉区常住人口524573人。共有蒙、回、满等41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
经济发展
综 述
新一届区委班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对标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争创“三个城市”、打造“四个区域中心”、推动融入“四大经济圈”、建设“五宜城市”、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对全区的发展思路进行梳理、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崇文、重教、营商、自然”的发展思路,打造首府历史文化核心区,打造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打造自然生态和谐样板区,助力首府提升城市能级、实现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07亿元,同比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亿元,同比增长1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22亿元,同比增长6.0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617元,同比增长6%。
第一产业
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8.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万吨。上海美番了、内蒙古鲜农产业项目成功落地,订单农业稳步推进。后本滩智能温室、连家营粮食仓储库、新胜产销融合项目主体完工,农产品产业链持续延伸。达赖庄麒麟西瓜、红提葡萄走俏市场,南台什多彩番茄亩产达1.2万斤,亚麻籽、燕麦等6个产品获得有机认证,“玉泉牛乳”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福地玉泉·田园优品”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玉米密植、牛角辣椒培育等技术取得新突破,科技助农作用日益凸显。规模化养殖场达到11个,牲畜存栏4.6万头(只),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率100%,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第二产业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至24家,总产值达到120亿元,草原绿野、雪绒花等18家公司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盘活裕隆产业园低效企业10家、腾退土地357.3亩,奥普赛生物、苁蓉科技、千喜鹤等9个项目相继落户,工业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投资3.25亿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和中央厨房产业基地开工建设,老绥元、海鹏食品、唐食语粥等知名品牌签约入驻。草原红太阳年销售额突破16亿元,6万吨技改扩建项目主体完工。阜丰生物获评首批自治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产品出口100余个国家(地区)。齐鲁制药生物发酵总量超过1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金源康血清产品在全国动物疫苗工业领域占有率达65%,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百亿级绿色食品和两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夯基蓄势。
第三产业
2023年,投资25亿元的明品福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开工建设,打造服务自治区、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区域物流集散中心。百度中安网络货运平台签约落地,阿里云数字产业园吸引电商近50家。30万平方米的华润万象城主体完工,凯德·诺和木勒、万锦融城、七彩城等商业综合体迭代升级。零食优选西北区域总部落户我区,振华超市恒盛店开业运营。紫维汽车园营业额同比增长49%,奇瑞捷途内蒙古首店成功入驻。出台“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美通、开泰、通顺大巷实现统一结算纳统。连通线上线下、畅通内外循环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蓬勃发展。
区位优势
玉泉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辖区南部地势平坦、空间广阔,是融入呼包鄂协同发展、和林格尔新区建设的重要区域,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商业综合体的广阔前景。二环快速路、滨河南北路与昭君路、巴彦路、锡林路相互贯通,209国道、103省道、呼准铁路、绕城高速、地铁二号线纵贯全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与广袤空间的互联互通,已成为首府面向新机场、发展现代物流基地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大黑河、小黑河、扎达盖河、乌素图河汇聚在玉泉,与珍贵的湿地共同形成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宝藏,通过不断发展沿河景观、游园广场、高端服务综合体等生态产业,大力开展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让绿色发展理念与现代经济共融共生。
现任领导
玉泉区委书记:程重重
玉泉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南 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十四五”时期,玉泉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找准教育事业发展定位,全面优化教育布局,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名校资源聚集优势,以南二环为轴,谋划打造文脉传承发展、优质教育引领南北两个“宜学”发展区,着力构建“一轴双区”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到2024年将新建、续建标准化中小学、幼儿园17所,总投资约22.3亿元,新增建筑面积37.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1万个。
2023年,投入7.8亿元新续建中小学、幼儿园10所,呼市四中、二十七中新址主体封顶,银河北街小学(中央民大附中小学部)开工建设,云中路等幼儿园投入使用。改造提升老旧学校24所,接收配建幼儿园10所。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学科和重大科研平台基础建设项目主体封顶,留学生和研究生楼投入使用。公开招聘教师145名,开展“领航校长”“卓越教师”“优秀教研团队”培训2.5万人次。普高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同比提高6%和4.9%,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恒昌店小学教学成果亮相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呼市六中荣获全国“书香校园”称号,五塔寺东街小学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
文体事业
2023年,小召牌楼等4处文保单位完成修缮,红色教育基地“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正式开馆。集科技体验、体育竞技、艺术实践为一体的天睿未来城聚合影响力持续扩大,玉泉大厦入选第二批自治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开展非遗展示、文艺演出、影片展映等文化惠民活动近千场,编创《万里茶道万里情》等精品剧目,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乌兰牧骑精神接续传承。参与投资的《大盛魁》电视剧在多地卫视持续热播,荣获中美电视节金天使奖。举办全民运动会、绿色健步行、环湖骑行等活动50余场,新增健身路径282套,打造10分钟健身圈和社区指导站60个,群众性文体活动热度持续提升。
卫生健康
2023年,玉泉总医院挂牌运营,与市第一医院合作开创“区市协同发展”医改新模式。启动公立医疗机构信息一体化建设。苁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为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现中医药诊疗全覆盖,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达53%。老年友善型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80%以上,俪城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社会保障
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75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54人,提供灵活就业岗位3.9万个,“玉泉职工之家”小程序获评全国“县(区)级十佳”平台。积极推进“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筹集人才公寓286套,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万元,5685名高校毕业生扎根玉泉。设立基层医保服务点110个,全年发放低保等各类救助资金3874万元。新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处,完成适老化改造280户。双拥共建深入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等服务不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名胜古迹
大召寺
大召寺是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属于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席力图召
席力图召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庙。席力图是蒙古语,意为“首席”或“法座”,汉名“延寿寺”,历史上曾经是三世、四世达赖喇嘛的“法座”之地。也是本召迄今传十一世活佛的“法床”之处。清代康熙皇帝曾亲临本召,赐名“延寿寺”,并御赐幢幡、经卷、念珠等文物。其两通御制“康熙纪功碑”,至今保存完好。席力图召占地面积约 13 万平方米,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景区,席力图召之大雄宝殿是汉藏歇山顶式建筑,气势雄浑,精美绚丽,别具一格,是呼和浩特这座“召城”中的瑰宝。
五塔寺
五塔寺以寺后有五塔而得名。原为慈灯寺,五塔只是慈灯寺中的一座佛塔,始建于清朝。现仅存一座建筑,即“金刚座舍利宝塔”。塔座是一个长方形高台,上有五个方形小塔,塔为砖石结构,塔身下半部镶嵌着蒙、藏、梵三种文字书写的金刚经文;塔身上半部为千佛龛,千佛龛中有1119个鎏金小佛像。塔身南面正中开券门,门上方有满、汉、藏三种文字所写的塔名匾额。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后照壁上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图,将外国天文知识融于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体系中,刻恒星270座,星数1550余颗,天文图直径1.449米,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标注的天象资料。五塔寺已成为内蒙古旅游的标志性建筑。属于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寺
观音寺,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呼和浩特市内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的汉传佛教寺院。观音寺为清代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9年前)。距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寺院坐南向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 1300 平方米。2006 年恢复扩建面积约 13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6000 平方米。
城市荣誉
2019年3月,玉泉区入选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6月30日,玉泉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玉泉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双拥模范城(旗县、市区)名单。
2021年12月,玉泉区入选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名单。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19号
邮编:010030
联系电话:0471-493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