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01152802NM/2024-00076 | 主题分类: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文机构:农牧和科技局 | |
成文日期:2024-12-24 |
索引号:0001152802NM/2024-00076 |
主题分类: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文机构:农牧和科技局 |
成文日期:2024-12-24 |
来 源:农牧和科技局
按照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印发《呼和浩特市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充分发挥补助项目强队伍、推技术、带小农的基础支撑作用,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持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水平,满足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需求,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现就做好玉泉区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等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围绕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和自治区建设国家农畜产出输出基地任务,组织引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履行好促转化、推技术、做示范等公益性职能,引导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发展,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方法,集成组装先进技术模式,由点及线到面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式,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高质、高效、全程、全面发展机械化,推动“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能力水平提升,提供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任务目标
2024年补助项目实施时间为2024年8月-2025年6月。
(一)任务目标
1.每个基层农技人员指导服务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不少于3个,对每个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上门指导服务次数不少于5次,进村入户开展指导服务时间不少于100个工作日;农牧科技示范主体抽样满意度超过95%,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超过70%。
2.推广不少于3个符合本地区主导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质量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农牧业生产,农牧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
3.依托农牧业科技示范服务平台,建设不少于3个长期稳定的农牧科技实验示范基地,每个基地试验示范3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模式,使其成为集示范展示、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等多功能、综合性的农牧业技术示范服务平台。
4.农技人员普遍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交流和业务指导,补助项目实现技术服务网络化、推广服务信息化、绩效考核电子化。
5.基层农技人员接受5天以上脱产业务培训。
6.继续实施特聘任务,特聘不少于3人。
7.围绕农牧业全程机械化作业薄弱环节,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农机化技术,减少作业成本,提高作业精准度,助力农业节本增效。
(二)补助内容
1.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主要包括基层农牧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补助,聘请专家团队,实施“特聘计划”,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开展农技推广,建设“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
2.农牧业科技示范补助。一是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补助。二是对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进行补助。三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推广服务补助。
3.技术人员能力提升补助。支持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包括参加农业农村部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异地研修、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等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等培训有关费用。
4.农牧业全程机械化作业补助。重点围绕农牧业全程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作业补助。
三、主要措施
(一)支持先进适用技术集成落地。依托农技推广机构,建立技术集成创新体系,结合自治区农牧厅、呼和浩特市农牧局遴选发布推荐的年度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形成易懂好用的技术操作规范,依托示范基地等平台和示范主体落实推广应用任务,加快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二)创新农业科技县域服务模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强化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责履行。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探索农技推广机构与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农业科技服务公司等主体联合开展技术推广服务。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三)提升农技推广队伍能力素质。组织农技员参加农牧厅举办的连续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开展不少于3天的理论知识更新培训,不少于2天的实训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不少于3次、人员不少于100人次。鼓励支持基层农技人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服务能力。加大高素质人员补充力度,严把人员进入“门槛”,选拔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队伍。
(四)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力量发展。壮大社会化农技(农机)服务力量,重点支持农业科技服务公司、专业服务组织、科技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互联网+农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生产管护、技术服务、收割销售等全程“保姆式”科技服务。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牵头建设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探索村级农技(农机)服务网络站、点,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承担公益性农技服务。引导农业科技(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先进技术试验示范。支持各地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星级农业(农机)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各地健全农业科技(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作业等标准,特别是农机手技术服务标准等,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五)加强先进技术试验示范。构建多层次农牧业科技示范载体,实现村有科技示范主体、镇有科技展示样板、区有产业示范基地。精准培育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切实发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作用,提升对周边农户辐射带动能力,统一树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识牌。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立足补助项目任务要求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遴选一批符合当地实际需求新技术,选择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聚焦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和规模养殖全程机械化,依托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养科技示范户,加强农机、农艺融合集成应用展示示范,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
(六)优化特聘农技员队伍管理。加大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力度,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继续从农业乡土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种养能手中招募特聘农技员,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将“土专家”“田秀才”和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作为农技推广服务重要力量。特聘农技员招募要全程公开透明,完善特聘农技员(防疫员、家畜繁殖员)管理制度,规范购买服务协议,稳定聘任与动态调整相结合,优先续聘考核优秀人员,加强对特聘农技员管理,广泛宣传特聘农技员优秀典型,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方式,对特聘农技员、动物防疫专员进行在线动态管理。
(七)提升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加快普及“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引导广大农技人员和专家使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在线开展业务培训、问题解答、互动交流等技术服务,鼓励广大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利用信息平台获取服务信息,发挥信息平台在管理决策和快速精准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专家教授和生产经营者对平台的认知度和使用率。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保障粮油作物稳产增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公益性服务责任落实。成立补助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沟通协调,明确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发挥最大效能。
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姜丞曜(玉泉区农牧局局长)
副组长:王海荣(玉泉区农牧局副局长)
成 员:韩 乐(玉泉区农牧局经济作物股股长)
安俊清(玉泉区农牧局干部)
李辰光(玉泉区农牧局干部)
包田梅(玉泉区农牧局干部)
王 淼(玉泉区农牧局干部)
(二)强化管理,综合评估。按照《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及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细化支出范围,明确资金使用用途,确保专款专用。不得弄虚作假、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
(三)做好总结,注重宣传。认真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发掘宣传一批在稳产保供、应急救灾中涌现的经验模式、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直播、短视频、长图等新媒体形式加强宣传,为农技推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五、项目实施主要内容及资金分配
(一)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①病虫害绿色防治防控技术
病虫害综合防治包括:一是色谱诱杀和色谱趋避技术预防虫害,利用昆虫对不同光色的敏感度和喜恶度不同,趋避害虫或者 引诱害虫进行捕杀。二是防虫网隔离技术,隔离害虫和农作物的 相互接触,以达到防治的目的。三是生物菌剂防治病虫害技术, 利用一些昆虫易感病菌,使昆虫接触后而被这些病菌感染,致使 昆虫染病而死,以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比如苏云金杆菌,白僵
菌、短稳杆菌等。四是性引诱剂防治虫害技术,用人工合成的方 法合成昆虫分泌出的性引诱剂,施入田间引诱成虫,造成昆虫不 能够正常交配繁殖,从而减少昆虫数量,达到对有害病虫的防治。 五是空气杀菌剂防治病害技术,把挥发性强的杀菌剂施入田间, 使其挥发于空气中,在空气中杀灭有害病菌,减少致病菌的数量, 减少作物感染病害的几率,达到防止蔬菜病害的目的。六是生物 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从动植物体内提取具有杀虫防病作用的化 学物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比起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这些人 工提取的具有防治病虫害功能的物质对环境污染和人体造成的
损害极小,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的农药。
电解水(Electrolytic Water)又称电解离子水,是通过含有电解质的水经过电解水生产设备进行电解获得的。酸性电解水含有丰富的氢离子、次氯酸以及溶解氧,碱性电解水主要含有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富含氧离子。在农业应用上,酸性电解水主要用于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而碱性电解水主要被用作降解残留农药和提高植物品质。
电解水技术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电解水生成的具有杀菌和杀虫功能的溶液,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本次试验旨在评估电解水技术在防治番茄、草莓等设施蔬菜病虫害方面的效果。通过电解水生成具有杀菌和杀虫功能的溶液,并定期喷洒在试验田中的植株上,对比普通清水处理组,观察记录病虫害发生频率、植株生长状态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结果显示,使用电解水处理的植株白粉病、温室白粉虱等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生长状态更为健康,叶片翠绿,茎秆粗壮,果实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升。此试验示范表明,电解水技术在防控番茄和草莓病虫害、实现绿色农业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②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包括:一是培育优良种苗,在穴盘内利用工厂化育 苗技术培养出优良种苗,配合嫁接、环境调控等技术培养出来的
种苗质量优良,具有一定的抗土传病害性能,能够达到丰产的目 的。二是冬季增光补光技术,利用增光膜、反光膜、红光膜及补 光灯、红外补光器等材料和设施,对温室进行补光增光,提高温 室内的光照量,从而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是冬季生产获得高产 高效的一种有效措施。
③科学施肥和科学用药技术
施肥不仅要满足作物对养分的要求,而且要求通过施肥不断 提高土壤肥力,应遵循“看天施肥”、“看土施肥”、“看作物施肥”、“看肥料施肥”及“看经济效益施肥” 等原则。
常用施肥方法有:一是施加基肥,在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 土壤耕作施用肥料,供给作物整个生长期所需养分,基肥的用量
大,多为肥效缓慢的有机肥料,可采用撒施、条施、分层施、环 状施及放射状施等几种。二是施加种肥,在播种或定植时将肥料 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混播供给作物生长初期所需养料,种肥一 般用高度腐熟的有机肥料或速效化肥、细菌肥料等。三是施加追 肥,主要目的是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为植物补充和调节营养,一 般施用速效化肥,施用的办法有撒施、条施、穴施、随水灌溉和 根外施等几种。
科学使用农药就是在保证对人、畜、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少的农药用量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从而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安全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是提高农药利用率和病虫草害防治效果、降低农药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科学用药原则有: 一是选择对路农药,当田间出现病、虫、 草害时,首先要根据其特征和危害症状进行确诊,必须认准病虫 害种类,选择对口农药、合理用药、对症下药,防止因误诊而错 用农药,既贻误防治适期,又造成作物上农药残留量增加。二是 选择最佳施药时间,不同作物或一种作物中的不同品种对农药的
敏感性有差异,如果把某种农药施用在敏感的作物或品种上就会 出现药害,在选定防治药剂后,还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病虫害 发生程度,掌握最佳的防治时期,并严格按照农药包装上注明的 使用浓度进行科学配制。三是选择最佳施药剂量,根据农药标签 推荐的农药使用剂量或植保技术人员的推荐,计算用药量和施药 液量。四是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农药的剂型有多种,其使用方 法也不尽相同,生产上必须根据病虫的危害特点和分布情况以及
农药产品标签或说明书规定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否则就难以控 制病虫的危害,如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 应采取药剂处理土壤、开沟撒施等方法效果较好;而防治在植株 上危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防治种传性病害,采 用药剂浸种或拌种法处理效果较好。五是交替用药、轮换用药, 如果长期单一地使用一种农药,容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为了提 高防治效果,农民必然会增加用药量,结果造成了作物中农药的 残留量的增加,不利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因此。交替轮换或复 配用药是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六是 合理混配农药,农药合理混配可提高功效大使用范围,兼治多种 害虫,减少用药量,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减缓害虫对药剂的抗 药性等。
④看禾选种
看禾选种是一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生态类型等因素,筛选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的技术手段。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试点试验田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种植户和企业可以通过直接观摩作物的田间长势和秋季测产结果选择来年种植的品种。其目的是将以往通过商家宣传选种的方式,转变为让老百姓到田间直观地观察,看作物的生长、结果和优育性,从中选出优质、高效、绿色的品种,同时学习种植经验,带动增收致富。
看禾选种的特点有:一是农民能够直接观察到不同玉米品种在田间的生长表现,包括株高、穗型、产量、抗性等方面,从而做出更准确的选择。二是不仅展示玉米品种,还配套实施了一系列先进的栽培技术,如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无膜浅埋滴灌等,实现良种良法深度融合。三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种植习惯,筛选出适应当地的主导品种,为农民推介品种提供了实打实的依据。四是为农民和企业提供了交流和对接的平台,帮助企业推广优良品种,同时让农民选到合适的种子,减少试种风险。五是能够加快农作物良种化水平的提升,优化农作物品种布局,推动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在看禾选种的过程中,农民和种植户会观察种植品种的表现,包括抗病、抗虫、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此外,还需选择合适的播期,做到下种均匀、用种精准、种肥隔离、深浅一致、镇压适度、覆土严密,适时进行机械精播。看禾选种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观察和比较,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品种。此外,看禾选种还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
①乌兰巴图农业示范基地
乌兰巴图农业示范基地位于玉泉区小黑河镇乌兰巴图村,园区占地面积300亩,有60个温室大棚,种植面积110亩,以种植西红柿为主。
基地依托呼和浩特市蒙达源土根深养殖专业合作社,聚焦当地特色产业需求,通过周边小农户合作经营的方式开展先进技术试验示范,为加快玉泉区先进技术进村入户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棚内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喷淋技术进行西红柿种植,此项技术在西红柿坐果量、品质、产量、病虫害防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培育出的西红柿比起普通西红柿口感更佳,营养价值更高,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②姚府蔬菜种植基地
姚府蔬菜种植基地位于玉泉区昭君路街道姚府村,园区占地面积100亩,种植面积80亩(大棚种植20亩,大田种植60亩),以种植西红柿、黄瓜等时令蔬菜为主。基地依托呼和浩特市亿祥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周边农户,通过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培育乡土专家,提升玉泉区人才整体素质。同时,将玉泉区特色产业创建与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有机结合,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培育高素质农技推广队伍。
姚府蔬菜种植基地以绿色种植为使命,健康生活为信念,坚持绿色生产的种植理念。通过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利用自然天敌,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从而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在必要时合理的使用生物农药,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最大程度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选种初期就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抗病虫优质品种,通过合理轮作、套作,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为将风险截堵在源头,在农闲时期组织种植人员外出调研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了解市场众多农药的实际用量情况以及特点,学习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以一小部分种植大棚作为试验田,成功后及时应用、推广,做到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③密密板蔬菜种植基地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润之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占地面积470亩,种植面积180亩,以种植西红柿,草莓和时令蔬菜为主。合作社以“不断创新、永续经营、共同发展、团队协作”为经营方针,以“安全、健康、放心、真诚、守信”为经营宗旨,以“高效、生态、标准”的现代化农业为经营理念,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出发点,采用先进管理经验、种植技术及经营模式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优势蔬菜产业。合作社为了更好的发展,积极组织社员参加各种蔬菜种植销售、农产品代购、电子商务、农资种苗代理、农技培训、高科技示范实地观摩等业务培训。
合作社坚持“源头控制。标本兼治”,严格按照绿色蔬菜生产标准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高剧毒农药,如发现农户有使用高剧毒农药行为,合作社将严格处理。几年来,合作社所生产的蔬菜,经市区农业部门多次抽检,所抽检蔬菜无一例农业超标,抽检合格率100%。合作社长期以来努力确保了基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合作社蔬菜种植成为了农民发家致富,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项目和主要经济来源,带动周边农民从事蔬菜种植,从而解决周边农户就业问题。
(二)资金分配
(二)资金分配 | ||
序号 |
项目 |
补助资金(万元) |
1 |
购买种子、化肥、农药、购买滴灌带等农资 |
30 |
3 |
组织基层农技推广培训(2次) |
15 |
4 |
竖立基地标牌、宣传费“看禾选种”项目,优质种苗、推广宣传费 |
7.8 |
5 |
选聘技术指导员服务费、农技特派员劳务费 |
7.2 |
总计 |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