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民族》杂志刊发了我区《古韵玉泉的时代新声》文章,该文章由玉泉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供稿,在2025年第6期刊发。
古韵玉泉的时代新声
文/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因清康熙帝西征葛尔丹时途经此地,留下“御马刨泉”的传说而得名“玉泉”。作为呼和浩特市的历史文化核心区,玉泉区近年来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红色基因和蓬勃的经济活力为依托,系统梳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打造了“古韵玉泉 石榴花开”民族工作品牌,努力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玉泉力量。
用好历史资源 讲好团结故事
玉泉区是草原丝路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重要节点地区,一直以来各民族在此互通商贸、和谐共生。
近年来,玉泉区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方位、多形式提炼展示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昭君博物院以和亲文化为纽带,通过陈列珍贵文物,讲述“昭君出塞”的民族团结史实,全景式还原出塞和亲的历史场景,突出昭君“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使者形象,传递“和合共生”的永恒价值,让历史真正可感可触。为深入贯彻落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进一步挖掘昭君文化的时代价值,玉泉区与昭君故里湖北省兴山县共同组建了“昭君出塞”路沿线民族工作部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聚焦昭君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共建、中小学生研学、文旅融合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广泛深入交往交流交融。
300多年前,呼和浩特(归化城)作为驼运的集结点,是万里茶道上很重要的一个节点,而大盛魁商号作为中国近代商业史上最大的旅蒙商号在当地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玉泉区以“万里茶道”商贸传奇为蓝本,依据商号旧址,打造了大盛魁博物馆集群。该博物馆集群融合清代民居建筑特色与国风文化,兼收南北方文化精髓,以文化赋能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作为呼和浩特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归化城展示馆以归化发端、民族交融、文化汇集、古城风光、星火燎原、塞上商埠6大主题,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出450年来玉泉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展示出呼和浩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场景。自投入使用以来,归化城展示馆已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600余场次,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
红色资源富集是玉泉区的一大特色。近年来,玉泉区着力挖掘辖域内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线路,让红色文化浸润各族儿女心田。
土默特学校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在近代发展历程中,学校经历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洗礼,诞生了一批批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西部重要的工作站之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内的大成殿通过展示珍贵史料,再现各族师生共学共进、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彰显“民族团结为革命筑基”的深刻内涵,是面向各族干部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通过数字沙盘、全息投影等现代展陈技术,立体再现了绥蒙各界共赴国难的壮阔图景,深刻展示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创新实施“红色基因+时代精神”融合工程,推动抗战精神与改革征程同频共振。通过在节假日和重大历史革命纪念日举办纪念仪式、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让各族干部群众在教育活动中感悟伟大精神的力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用好经济资源 讲好发展故事
进入新时代,玉泉区以文旅融合、生态经济为抓手,推动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玉泉区积极融入呼和浩特市“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格局,深度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实落细。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本和文旅产品龙头企业,定位好、盘活好、运营好现有文旅资源,激活现有文旅资源价值。依托塞上老街区块、大黑河沿岸等文旅资源禀赋,打造知名文旅品牌项目,不断丰富旅游形式和体验项目,让文旅融合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纽带。
塞上老街打造的音乐美食季、烧卖美食创意大赛、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等文旅活动接连火爆“出圈”, 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通过举办系列文旅活动,玉泉区在第十八届中国品牌节荣获“中国塞上老街旅游休闲品牌街区”、“塞上老街音乐美食季知名节庆品牌”两项2024中国品牌节金谱奖。以“沉浸式+研学”形式,打造药香制作技艺、金银器镶嵌制作工艺、皮艺三处非遗工坊,实现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
实施全域基础设施焕新工程,沿大黑河生态廊道的林下空间、清屿林夕房车营地、湖亭别院民宿等项目相继投入运营,银河南北街完成景观化改造,浪漫花海、千岛湖光、十里荷香等“十六景”串珠成线、穿线成廊,跃升都市旅游休闲首选地。2024年,玉泉区接待游客594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5亿元,带动就业增收的同时促进了民族交融、深化了文化交流。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