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1152802XG/2024-0002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公室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24-01-22 | 公文时效 |
索 引 号 | 0001152802XG/2024-0002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公室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24-01-22 |
公文时效 |
刘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玉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玉泉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7项,列入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9项、市级5项、区级22项。
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方针,扎实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规范化、长效化。一是广泛开展喜闻乐见的非遗活动。今年以来,举办内蒙古非遗集市、“非遗之夜”晚会、“传统工艺博览会”等系列活动40场,共有101个非遗项目、200名传承人参与,450余件非遗作品展出,直接参与人数超200余万人次,带动经济效益150万元。二是打造非遗传承体验基地。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获评自治区级非遗特色街区,13个非遗项目入驻街区;投资2600万元,精心打造的大盛魁博物馆集群于7月开园,设有非遗传习基地、非遗店铺8家。三是积极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建立了蒙古族药香制作技艺、茶道、剪纸、烧麦等一批非遗工作室,邀请项目传承人开展培训班、展示活动,积极推荐申报国家、自治区、市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四是探索非遗文创类产品开发。策划打造“玉泉造物”区域公用品牌,推出代表青城特色人文和非遗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近100件。五是加强非遗展示展演宣传。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机关、进景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如南柴火市街小学的皮雕画、石东路小学的剪纸等均已形成特色非遗品牌,累计开展宣传推广活动110次。着力打造涵盖电视、纸媒、网络及新媒体平台“四位一体”非遗传播体系,蒙古族药香制作技艺在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录制播出。
下一步,区政府将继续完善非遗保护体制机制,提高传承实践能力,促进“非遗+”成果转化,不断弘扬玉泉独特的非遗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