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塔寺,本名叫“慈灯寺”。它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十年竣工。当初,该寺占地面积很大,三重院落,十分壮丽。金刚座舍利宝塔,仅仅是殿宇后面的一座建筑物。
当年,慈灯寺香火极盛,大有宗教活动中心之势。每年除夕,各个召庙的喇嘛都要聚会到这里举行佛事活动。届时,各召庙选出精干喇嘛,穿上华丽的服装,扮成二十八宿、十二地支等神话人物,来到寺前广场,举办大型“跳恰木”活动。在人山人海的群众围观中,在响彻天空的锣鼓、笙管声伴奏下,喇嘛们尽情地舞着、跳着,以此禳灾祈福,庆贺丰收,并期盼着来年风调雨顺,太平安康。这一活动,通宵达旦,声势浩大,场面十分壮观,给春节带来了喜庆和欢乐。此外,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辰日,也要举办这样的活动。其声势之大,与除夕相比毫不逊色。
原先,五塔四周建有玲珑矮墙,墙内每隔不远放置一盏铁铸的莲花灯。每年元宵节放灯时,莲灯尽燃,光辉闪闪,宛若繁星。它寓意着佛光普照,是呼和浩特的一大景观。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召内活佛圆寂,没再寻认“呼毕勒罕”。此后没有了活佛,它便开始萧条,失去繁华,逐渐荒圮,庙院毁坏,最终只剩下了这座宝塔。
这座金刚座舍利宝塔,地面上高16.5米,由塔基、金刚座和宝塔组成。塔基高0.83米,用青砖砌筑,白石包边。金刚座建在塔基之上,高7.82米。座上矗立着五座小塔。中央的塔七层,四隅小塔略矮,都是五层。
金刚座的下层是束腰须弥座,四周有佛教吉祥物和五方佛坐骑的浮雕。再往上,分作七层,每层都有绿色琉璃瓦挑檐,檐下嵌着佛龛,每龛一佛,共计1119尊佛像。这些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顶上五座宝塔塔身上,亦饰有佛像、菩萨和菩提树等浮雕,也是光彩照人。
人们形容这座有着千佛雕塑、琉璃瓦装饰的五塔,常常会用到“金碧辉煌”。其实,它的佛像真的用黄金装饰过,曾经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一位来过呼和浩特的俄国旅行家记述:“无论是佛像的外形,还是塔门旁的笔墨题词,都可证明这些佛像以前是贴过金的”。可惜,随着岁月的流逝,金箔已被剥光。五塔寺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谜。
1961年,我国学界的一些著名人物来内蒙古参观、访问和考察。人们参观过五塔寺后,回到宾馆还称赞不已。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说:“五塔寺的成就,与北京的名刹古寺相比,毫无逊色!”这打动了没去游览的叶圣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先生的心。于是,他们再次驱车来到五塔寺。攀登五塔时,叶先生不由地赞叹道:“好极了!”梁思成教授和文学家吴组缃也是赞不绝口。梁思成先生还拿尺子丈量了塔的长、宽以及各部分的尺寸,还拍摄了全景和细部照片,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去。可见我们的这座五塔是太有魅力啦!来呼和浩特的中外游客大都要光临这处胜地。这里曾经接待过外国元首级贵宾,使它名扬海外,成了一些外宾向往的地方。
如今,五塔前面,由荒废的寺院演变出来的低矮平房已经被拆除,修建了寺前广场。广场的北面五塔之南,又恢复性地新建了二重大殿和六座偏殿。五塔寺已经成为国家“3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寺前广场是人们休憩的好场所。那里,终日人群熙熙攘攘。清晨,人们打太极、跳街舞,一派盎然生机;过后,消闲的男男女女,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又聚在一起打扑克、下象棋、摆龙门阵,热闹非凡;傍晚,消遣散步者络绎不绝,一派祥和。现在的五塔寺,再也不是几年前被低矮平房围绕着的一座孤零零的塔啦!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19号
邮编:010030
联系电话:0471-4938562
五塔寺,本名叫“慈灯寺”。它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十年竣工。当初,该寺占地面积很大,三重院落,十分壮丽。金刚座舍利宝塔,仅仅是殿宇后面的一座建筑物。
当年,慈灯寺香火极盛,大有宗教活动中心之势。每年除夕,各个召庙的喇嘛都要聚会到这里举行佛事活动。届时,各召庙选出精干喇嘛,穿上华丽的服装,扮成二十八宿、十二地支等神话人物,来到寺前广场,举办大型“跳恰木”活动。在人山人海的群众围观中,在响彻天空的锣鼓、笙管声伴奏下,喇嘛们尽情地舞着、跳着,以此禳灾祈福,庆贺丰收,并期盼着来年风调雨顺,太平安康。这一活动,通宵达旦,声势浩大,场面十分壮观,给春节带来了喜庆和欢乐。此外,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辰日,也要举办这样的活动。其声势之大,与除夕相比毫不逊色。
原先,五塔四周建有玲珑矮墙,墙内每隔不远放置一盏铁铸的莲花灯。每年元宵节放灯时,莲灯尽燃,光辉闪闪,宛若繁星。它寓意着佛光普照,是呼和浩特的一大景观。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召内活佛圆寂,没再寻认“呼毕勒罕”。此后没有了活佛,它便开始萧条,失去繁华,逐渐荒圮,庙院毁坏,最终只剩下了这座宝塔。
这座金刚座舍利宝塔,地面上高16.5米,由塔基、金刚座和宝塔组成。塔基高0.83米,用青砖砌筑,白石包边。金刚座建在塔基之上,高7.82米。座上矗立着五座小塔。中央的塔七层,四隅小塔略矮,都是五层。
金刚座的下层是束腰须弥座,四周有佛教吉祥物和五方佛坐骑的浮雕。再往上,分作七层,每层都有绿色琉璃瓦挑檐,檐下嵌着佛龛,每龛一佛,共计1119尊佛像。这些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顶上五座宝塔塔身上,亦饰有佛像、菩萨和菩提树等浮雕,也是光彩照人。
人们形容这座有着千佛雕塑、琉璃瓦装饰的五塔,常常会用到“金碧辉煌”。其实,它的佛像真的用黄金装饰过,曾经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一位来过呼和浩特的俄国旅行家记述:“无论是佛像的外形,还是塔门旁的笔墨题词,都可证明这些佛像以前是贴过金的”。可惜,随着岁月的流逝,金箔已被剥光。五塔寺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谜。
1961年,我国学界的一些著名人物来内蒙古参观、访问和考察。人们参观过五塔寺后,回到宾馆还称赞不已。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说:“五塔寺的成就,与北京的名刹古寺相比,毫无逊色!”这打动了没去游览的叶圣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先生的心。于是,他们再次驱车来到五塔寺。攀登五塔时,叶先生不由地赞叹道:“好极了!”梁思成教授和文学家吴组缃也是赞不绝口。梁思成先生还拿尺子丈量了塔的长、宽以及各部分的尺寸,还拍摄了全景和细部照片,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去。可见我们的这座五塔是太有魅力啦!来呼和浩特的中外游客大都要光临这处胜地。这里曾经接待过外国元首级贵宾,使它名扬海外,成了一些外宾向往的地方。
如今,五塔前面,由荒废的寺院演变出来的低矮平房已经被拆除,修建了寺前广场。广场的北面五塔之南,又恢复性地新建了二重大殿和六座偏殿。五塔寺已经成为国家“3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寺前广场是人们休憩的好场所。那里,终日人群熙熙攘攘。清晨,人们打太极、跳街舞,一派盎然生机;过后,消闲的男男女女,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又聚在一起打扑克、下象棋、摆龙门阵,热闹非凡;傍晚,消遣散步者络绎不绝,一派祥和。现在的五塔寺,再也不是几年前被低矮平房围绕着的一座孤零零的塔啦!